关于圣辅,最近有点感触。
某人上了一两年的辅导课程,最近到了要求实践的阶段,找不到能试手的对象,就盯上了我。一开始我是拒绝的,因为按咱俩的关系不合适。但是过了一两天,我遭遇了一个情绪低谷,一直走不出来,想到他的提议,心里就有点动摇了。既然他有需要,我也有需要,虽然不符合辅导的原则,但咱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,有何不可呢?
我跟他详细说明了内心的挣扎。同一个问题其实以前也跟他分享过多次,只是每一次触发的情景不尽相同,需要我再详细地回顾当时的场景,我的心理活动。述毕,我还加上了一些自己的剖析。
S日常会给我分享一些他学习的心得。按我的理解来说,他所学的课程,非常推崇在辅导中对神话语的应用。并且,并不止步于咀嚼之后的应用,好像把圣经提炼过一遍再喂给人,而是采取更加直接的做法——将经文给你,要读、要背、要昼夜思想,让第一手的经文直接对人心产生作用。
我想起来多年前听过的一个见证。一位牧师在他的讲道中分享说,他曾在一次生病住院的过程中得了一个感动,因为病情迁延不愈,他突然想到,既然神的道是良药(可供参考的经文如:我儿,要留心听我的言词,侧耳听我的话语……因为得着它的,就得了生命,又得了医全体的良药。——箴言 4:20-22 ),为何不服用这现成的良药来使自己得医治呢?于是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有模有样地一日三次按时服药(读经),上帝竟然真的渐渐地医治了他。这个见证的意义当然远超神迹本身。它提醒人们,神的话语是医治全体的良药,这并不是虚言,人不应限制上帝话语的影响力,似乎它仅在看不见的灵性层面。
听了我的问题之后,针对我内心引发情绪低谷的罪,S选择了圣经上两段论及这个罪的经文,我们要一起来看圣经对此是如何回应的。其中一段来自旧约,这一段可说是上帝对一个有同样捆绑之人亲自的辅导。祂要这个人如何回应他所面对的具体的情况呢?S发掘出了一些经文中我没有留意到的点。另外一段经文来自新约的书信,它对这个罪做了直接的论述,提了一个明确的、通用的要求。S同样也将这段经文在我身上做了应用。最后,他让我把这两段经文存记在心,在接下来的几天反复思想。是有点开方服药的味道了。
拿着这个药方,我很雀跃。这可比我想象中的要靠谱多了。S在辅导中对圣经熟练的应用,也很在我意料之外(这两年真是没白学hhh)。不过我又隐约觉得不太得劲。他选用的经文似乎是中了靶,但还没有打中靶心。因此,当第二天早上我尝试运用两段经文来击退心中卷土重来的罪念时,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。这令我相当沮丧。事情出现转机是在中午。我突然想起来S之前提醒过我有一个问题,它并不直接与这次的事件相关。但电光火石之间,这个点倒突然像找到了拼图中缺失的最后一块卡片般,让我豁然开朗。循着这条路径,我立刻想到一段另外用来回应的经文,并一下子得了释放。
此时,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幅药架上摆满了药品的场景。没错,对辅导来说,圣经岂不就是一个有着丰富全备库藏的大药房吗?所有需用的药品,里面无一缺乏。但有效的治疗还有另外的关键点需要攻破。
现代医生在病人造访时,往往会先开出一大堆的检查单,为了排除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,准确地诊断病情。辅导也是如此,若要能药到病除,当然得先诊断出病情的症结所在。比如在s辅导我的案例里,表面上我的问题是某个罪,针对性的经文也是有效的。但直到最后我那电光火石的一点出来,这个问题才算被完全地兜住了。另一个关键点,则是要怎么对症下药。同一个情景,圣经中相关的经文可能有很多,但哪一些才是最适配受辅者情况的呢?要找准那一句能击中人心的话语,真是很不容易呢。
s也承认,合宜并准确地应用圣经回应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。他说“这个就是道行深浅啊”。的确,有丰富辅导或教牧经验的长辈们往往能一下击中要害,而刚上道的学徒还暂时只能依葫芦画瓢。当然,成功的辅导最终取决于上帝。即便是一个最没有经验或生命尚浅的辅导者,倘若他出于爱人的心诚心寻求从上帝而来的智慧,祂必然也乐意使用他来造就人的。